- 发布日期:2025-02-02 20:16 点击次数:66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 年,中国国内汽车产销分别完成 3128.2 万辆和 3143.6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3.7% 和 4.5%;汽车出口 585.9 万辆,同比增长 19.3%,进一步巩固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地位。
随着 2024 年汽车市场的尘埃落定,各大车企迅速将目光投向了 2025 年,不少车企公布了雄心勃勃的销量目标。这些数字的背后,是破浪前行和折戟沉沙的较量。
目标和现实的差距
从 2024 年全年销量情况看,传统车企中的吉利、比亚迪,新势力中的理想、小米等都实现了年初的目标。
吉利全年总销量 2,176,567 辆,同比增长超 32%,超额完成 200 万的销量目标,也创下年销量历史新高。同期新能源累计销量 888,235 辆,同比增长约 92%,也超额完成全年销量目标。
比亚迪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领军者,全年整车销量达 427.21 万辆,同比增长 41.26%,首次超过上汽集团,终结了后者国内连续 18 年销量最高车企集团的纪录。比亚迪的成功,得益于其强大的技术研发实力与完善的自主供应链体系。同时,比亚迪积极拓展海外市场,2024 年 12 月海外销售新能源乘用车 5.72 万辆,海外市场份额不断扩大。
理想汽车在 2024 年也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全年总交付量达到 500,508 辆,压哨完成年度 50 万辆的销量目标,成为 2024 年销量最高且唯一超过 50 万辆的新势力汽车品牌。
上市不到一年的小米汽车,2024 年在全国 58 个城市开出了 200 家门店网络,全年交付新车超过 13.5 万辆。
然而,并非所有车企都能在 2024 年实现销量目标。广汽集团尽管 2024 全年累计销量达到 200.3 万辆,其中出口 12.7 万辆,同比增长 67.6%,自 7 月起连续 6 个月保持环比增长,但距离其年初设定的销量目标有一定差距。
自主品牌方面,广汽传祺全年累计销量 41.5 万辆,同比增长 2%,新能源车型销量同比增长 129.8%;广汽埃安全年累计销量为 37.49 万辆。合资品牌中,广汽丰田全年终端销量 77.01 万辆,智能电混双擎车型销量占比为 48%;广汽本田年度累计终端销量为 48.08 万辆。广汽集团未完成目标,主要是受到合资品牌转型速度较慢以及市场竞争激烈的影响。在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浪潮下,广汽本田和广汽丰田的电动化转型步伐相对滞后,新产品推出速度和市场竞争力不及部分竞争对手。
东风集团 2024 年全年销量为 248 万辆,同比增长 2.5%,虽自 2017 年以来全年销量增速首次转正,但仍未完成年初定下的 320 万辆的销量目标,完成度 77.5%。不过,自主品牌的崛起成为东风集团的一抹亮色,销量达到 137 万辆,同比增长 34.3%,占集团销量 55%,相较 2023 年比例提升了 13%。东风集团在 2024 年 12 月 30 日召开大会,提出 2025 年要力争实现"锚定 300 万辆,挑战 320 万辆"的总体年销目标,其中新能源汽车跨越 100 万辆门槛,海外出口突破 50 万辆。
部分新势力车企也面临着销量目标未达成的困境。蔚来 2024 年共交付 221,970 辆汽车,同比增长 38.7%,但未完成年初设定的销量目标。蔚来在品牌高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连续两年在上海区域 30 万元以上纯电品牌中销量第一,但定价策略以及产品线相对单一,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销量增长。
小鹏汽车 2024 年全年交付 19.01 万辆,相比 2023 年增长了约 34.2%,年初目标为 28 万辆,后下调至 20 万辆,销量目标完成率为 95.03%。小鹏汽车前期受产品更新换代节奏、市场定位精准性等因素影响,尽管在第四季度通过推出新车型和营销策略调整,交付量达 9.15 万辆,创下单季度交付量历史新高,但未能完成年度目标。
传统"稳健"与新势力"激进"
2024 年尘埃落定,2025 年,多家车企制定了雄心勃勃的销量目标,这些目标既反映了车企对未来市场的信心,也展现了各自的发展战略与野心。
在新势力车企中,鸿蒙智行和小米汽车的目标十分激进。
鸿蒙智行在 2024 年交付新车 44.5 万辆,虽未完成 50 万辆的既定目标,但 2025 年信心满满地提出了 100 万辆的销量目标,同比增长高达 125%。鸿蒙智行旗下的问界品牌凭借 M7、M9 等车型在市场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问界 M7 在 25 万元级市场表现出色,问界 M9 则在 50 万元级市场备受青睐。2025 年计划推出的问界 M8 等新车,有望进一步丰富产品线,助力销量增长。
小米汽车作为汽车行业的新入局者,2025 年的交付目标为 30 万辆,目标增长率达 122%。小米汽车在 2024 年凭借 SU7 一款车型在市场上崭露头角,2025 年即将上市的 SUV 车型小米 YU7,被寄予厚望,有望成为新的销量增长点。
此外,蔚来汽车 2025 年的销量目标是较 2024 年翻倍,约为 44.4 万辆。蔚来在品牌高端化建设方面成果显著,连续两年在上海区域 30 万元以上纯电品牌中销量第一,2025 年将通过推出多款新车型,如乐道品牌的两款新 SUV,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零跑汽车 2025 年将向 50 万辆新目标发起冲击,2024 年零跑不仅超额完成年度销量任务,还在第四季度实现净利润转正,成为继理想汽车后第二家实现盈利的造车新势力,其在技术研发和成本控制方面的优势,为实现 2025 年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比之下,传统车企的销量目标则相对稳健。吉利汽车 2025 年将销量目标定为 271 万辆,较 2024 年总销量增长约 25%,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目标约为 150 万辆。
长安汽车 2025 年目标为 300 万辆,增长率约为 12%。2024 年长安汽车全年预计销量 268.3 万辆,共推出 19 款新能源产品,在新能源、智能化和全球化方面均取得了进展。2025 年长安汽车计划开展六大行动,包括开拓全球市场、加强海外合作等,以实现销量目标。
广汽集团 2025 年目标为 230 万辆,增长率约为 15%,尽管 2024 年未完成销量目标,但广汽集团在自主品牌和新能源领域的发展态势良好,未来将通过优化产品结构和提升市场竞争力来实现 2025 年目标。
车企制定 2025 年销量目标的依据各不相同。新势力车企由于起步较晚,市场份额相对较小,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快速站稳脚跟,往往制定激进的销量目标,以快速扩大市场份额,提升品牌知名度。如小米汽车作为新进入者,需要通过高目标来激励自身快速发展,利用自身在科技领域的优势,迅速抢占市场份额。
而传统车企由于已经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和成熟的销售网络,更注重自身的发展节奏和市场稳定性,在制定目标时会相对保守。像吉利汽车,在保持现有市场份额的基础上,通过稳步推出新产品,拓展新能源市场,实现销量的逐步增长。
竞争烈度持续提升
2025 年的汽车市场,无疑将是一片竞争的红海,淘汰赛的号角已经吹响,竞争之激烈程度远超以往。何小鹏在内部信中明确指出,2025-2027 年汽车行业将进入淘汰赛阶段,2025 年的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价格战或从年初就已燃起。部分行业专家也认为,2025 年汽车行业价值体系将重新定义,成本压力全链传导,组织机制求新求变,数字变革深入探索,全球布局踌躇前行,前瞻技术落地开花,这些趋势都将进一步加剧市场竞争。
更加激烈的竞争对车企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市场份额被进一步压缩。随着越来越多的车企涌入市场,推出各种新车型,消费者的选择变得更加丰富,这使得每个车企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必须努力提升自身产品的竞争力,才能在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而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零部件如电池、芯片等来说,对供应链的依赖程度较高。全球芯片短缺问题就给许多新势力车企的生产带来了困难,导致产量下降。在盈利方面,新势力车企普遍面临着较大的压力。由于研发投入巨大、生产规模较小等原因,许多新势力车企目前仍处于亏损状态。要实现盈利,新势力车企需要进一步优化成本结构,提高生产效率,扩大市场份额。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分析显示,2024 年我国汽车市场整体销量增长相对稳定,但部分车企的市场份额却出现了明显下滑。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一些新兴品牌的崛起,对传统车企的市场份额造成了严重冲击。其次,利润空间被大幅降低。为了争夺市场份额,车企之间不得不展开价格战,不断降低产品价格,这直接导致了利润空间的压缩。一些车企为了控制成本,甚至不得不削减研发投入和营销费用,这又进一步影响了产品的质量和市场推广效果,增加了企业的运营难度。